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活化乡村管理机制,实现“党建产业、村民、村务”多维统一
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1号文件提出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每个阶段需要达成的效果。
政策形成
2020政策形成
2035政策形成
2050集聚提升类村庄是指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对这类村庄,要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从产业、生态、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实现村庄的振兴发展。
城郊融合类村庄是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类村庄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
搬迁撤并类村庄是指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
以农业科技或高科技产业为核心驱动力
除了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乡村旅游还能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基于对大城市郊区度假和养老市场的洞察,以农业、旅游、社区和颐养为主要功能布局
艺术介入乡村,复兴当地的乡村精神、乡村文化是最重要的目标
主要目标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
2020年目标值 | >6亿吨 | 61.5% | 5.5万元/人 | 2.5 | 32亿人次 |
属性 | 约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主要目标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村庄绿化覆盖率 |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
2020年目标值 | 78% | 32% | >90% | >85% |
属性 | 约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主要目标 |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
---|---|---|---|---|
2020年目标值 | >98% | >50% | 68% | 13.6% |
属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主要目标 | 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 | 建设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 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 | 集体经济强村比重 |
---|---|---|---|---|---|
2020年目标值 | >90% | >53% | 50% | 100% | 9% |
属性 | 约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主要目标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城乡居民收入比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的比例 |
---|---|---|---|---|
2020年目标值 | >29.2% | 2.67 | 85% | >100% |
属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预期性 | 约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