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

三产融合指的哪三产

三产融合的发展的特点

三产融合的发展要求

关于三产融合

三产融合的几个要点

  • 融合方式
  • 融合模式
  • 融合重点
  • 融合核心
  • 融合关键
  • 根本途径

融合方式

  • 1+3融合

    01服务业向农业渗透,利用农业景观和生产活动,发开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02利用互联网优势,提升农产品电商服务业; 03以农业和农村发展为主题,以论坛、博览会、节庆活动等内容展现农业。

  • 1+2融合

    01利用工业工程技术、装备、设施等改造传统农业,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发展高效农业。 02典型代表如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植物工厂等。

  • 2+3融合

    01二产向三产拓展的工业旅游业,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产品展示为主要参观内容开发的旅游活动; 02三产的文化创意活动带动加工; 03通过创意、加工、制作等手段,把农村文化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产品。

  • 1+2+3融合

    01农村三产联合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教育体验等多种功能,使三种产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02典型业态有农产品物流、智慧农业、工厂、牧场观光、酒庄观光等。

融合模式

  • 一、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

    将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作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发展高效、绿色农业。这样一来,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农业蓬勃发展,一些传统资源、农业废弃物被综合利用,农业潜力就被激发出来了。

  • 二、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

    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指从建设种植基地,到农产品加工制作,到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再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一步步走下来,就形成了一条龙“全产业链”。

  • 三、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

    就是说,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旅游村镇或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学校。

  • 四、科技渗透发展融合模式

    科技渗透发展融合模式,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大力推广引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栽培模式等,实现现代先进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 五、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

    随着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逐步提高,特别是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产业、产品品牌和价值不断壮大,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

融合重点

  • 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融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是要把涉农工业和服务业简单地搬到农村,而是要加强统筹规划,有序调整农村产业布局,促使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协调推进。

  •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 加快农业内部融合

    加快农业内部融合,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

  • 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加快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支持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等生产性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农村特色加工业。创新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的有机衔接,拓展产地直销渠道。

  • 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以及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融合核心

  • 完善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能否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是与过去发展乡镇企业的最大区别。要通过组织模式、经营方式和产权关系创新,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的好处。

  • 创新产业链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

    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 提高农户对等协商能力

    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拓展农民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完善农民股份合作社、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

  • 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鼓励行业协会开展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等示范活动,更好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成立各类农工商产业联盟,支持联盟成员间实行融资拆借、集约化采购、共有品牌等多种运转模式,打造企业、科研人员、农户等多方利益共同体。

  •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鼓励各地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开展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保障能力。国家涉农政策要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直接挂钩,把带动农户的方式、效果及其可持续性作为主要依据。

融合关键

  • 运用现代理念、现代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把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关键是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

  •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促进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推广适合深加工、休闲采摘的农产品新品种。推广农科教、产学研模式,鼓励专家、学者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接,推行农村创业导师制。

  • 培养农村产业融合人才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在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之间双向流动,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激励机制。

  • 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 发挥供销合作社、农垦综合服务优势

    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经营领域。充分发挥农垦资金、技术及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把农垦建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根本途径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

  • 始终坚持市场和消费导向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落实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田头仓储保鲜、分拣包装、产后初加工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结合“菜篮子”工程,支持在大中城市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能力。

  • 完善多层次公共服务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并发布农产品加工业100强企业。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农畜产品优势区,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打造“第一车间”“原料车间”和“粮食车间”;提升加工深度,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增加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

  • 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建设并推荐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河南驻马店、黑龙江肇东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导地方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产品加工园体系,构筑乡村产业“新高地”。

  • 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继续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研究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域。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

  • 健全产业融合推进机制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启动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强化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

实施方法

重点项目

  •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 龙头企业
  • 供销合作社
  • 行业协会、产业联盟
  • 社会资本

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 引进多种经营模主体
  • 发展股份合作
  • 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
  •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您的需求